4月25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郭万林教授做客我校“萃英大讲坛”,作第206场报告。报告由周又和院士主持,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300余名师生以及学校相关专业本科生共同聆听了本次报告会。
郭万林院士以“力学的新疆界——从空天科技力学前沿到水伏智能”为主题进行报告。他首先回顾了从牛顿力学到量子力学的发展历程,并详细讲解了空天科技的发展脉络。郭院士在报告中谈到,经过几十年的不懈的努力,他带领团队通过结合飞行器安全和智能化方面的力学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系统地攻克了飞机结构三维损伤容限关键技术难题,成功地将研究成果系统地用于多种飞机型号和火箭的研制及故障排除,为我国成功研制先进飞行器发挥了重要作用。
面对水资源及能源短缺、全球变暖等挑战,郭万林院士介绍了其团队率先提出的“水伏学”的概念,详细介绍了水伏效应的成因,并通过阐述多种水伏效应,从水伏能源、水伏生态、水伏智能三个层面说明了水伏效应为发展水伏能源技术创造了新条件,同时为捕获地球水循环过程中的能量提供了新方向,这将为缓解能源危机、实现碳中和提供新思路。报告最后,郭万林院士对空天结构及水伏学的未来以及力学前沿问题进行了展望,并结合人才培养经历,鼓励现场的同学们在本科阶段要勇于打破学科界限,积极开展科研工作。
在报告会的交流互动环节,与会师生踊跃提问,郭院士耐心倾听并就前沿研究心得和个人科研经历与师生们逐一进行了交流和回应。讲座结束后,学生代表向郭万林院士送上鲜花,以此表达全体师生对郭院士的诚挚感谢和由衷敬意。
周又和院士在主持报告时对郭万林院士为师生带来精彩报告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郭院士将其极富深度、广度的研究成果深入浅出地为我校本科生带来了一场生动的科普报告,体现了深厚的学术积淀、宽广的国际视野以及对多领域知识的高融合度。郭万林院士作为杰出的科学家,始终秉持使命担当,不负大国情怀,为国家科技战略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是全体师生学习的榜样。
在师生们热烈的掌声中,本次报告会圆满结束。与会师生们纷纷表示:通过本次报告会受益匪浅,不仅领略到郭万林院士的大家风范和学者之风,还激发了大家在学术科研道路上继续拼搏奋斗,勇攀学术高峰的动力。这次报告会对于学生们的学术成长和个人素养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郭万林院士莅临我校期间,在城关校区与严纯华校长进行了亲切会面交流。4月26日上午,郭院士还与力学学科师生开展了交流座谈。座谈会由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副院长王省哲教授主持,力学专业青年教师和研究生30余人参加。座谈会上,郭院士结合我国近代历史上的几次留学热潮,结合自身海外科研合作经历,与在座师生交流了知识报国、科技强国的科研工作者家国情怀,鼓励青年教师和学子勇于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主动积极开展“四个面向”的科学研究。在座教师分别将自身的研究领域以及正在开展的研究工作向郭院士进行了介绍,郭院士与他们一一进行了互动交流,并对青年教师科学研究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未来工作中的深入点与研究思路提出了指导和一些专业性建议,使大家受益匪浅、深受启迪。
专家简介:
郭万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面向飞行器安全和智能化的需求,长期从事飞机结构疲劳断裂和低维功能材料与固-液界面力电磁光热耦合的物理力学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
1981-1991年在西北工业大学飞机系学习并获得飞机结构与强度学士、固体力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曾在澳大利亚、波兰、德国、美国、新加坡、日本、挪威、加拿大等国工作、授课、访研。目前的兴趣:水伏学;神经系统的分子物理力学原理;航空航天数字科学与智能技术。发表学术期刊论文400余篇。1996年获杰青基金,1999年获聘长江学者;201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19年因“对宇航结构完整性耐久性和纳米力学的持续贡献”获ICCES Eric Reissner Award,2020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萃英大讲坛”介绍:
为使我校本科生更多地了解当代社会、文化及科技发展,扩大与名师、专家的接触,领略名师、专家的风采,加快教学改革和科技创新步伐,营造浓厚的校园学术文化氛围,构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优良学术环境,学校特设立兰州大学“萃英大讲坛”。
“萃英大讲坛”的设立目标为:打造校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品牌,在全校学生中构建追求真知、崇尚学术、探索创新、成长成才的浓厚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