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实验室学科带头人郑晓静院士主持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甘肃省民勤风沙灾害与沙化治理技术研究及示范”(2013BAC07B00)自2013年2月份立项以来,按照项目任务计划,积极开展研究工作,各项考核指标均取得了明显进展。特别是由郑晓静院士担任课题负责人、由兰州大学和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等单位共同承担的项目课题一—“甘肃民勤风沙运动检测及沙化防治技术集成优化与示范(2013BAC07B01)”已于今年10月份完成了老虎口和西沙窝2个区域的试验示范区建设任务,为今后开展本项目的后续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国家正在实施的石羊河流域生态和环境综合治理重大工程提供了必要的科技支撑。
民勤地区沙漠——绿洲过渡带沙化综合治理示范区建设是该项目课题一“甘肃民勤风沙运动检测及沙化防治技术集成优化与示范”的考核指标之一,课题总结提炼的成套技术将为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和民勤防沙治沙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重大工程乃至我国北方防沙治沙重大工程建设提供重要的配套技术。课题组结合国家需求和民勤防沙治沙的现实情况,选择了老虎口和西沙窝2个区域进行试验示范区建设。
老虎口紧临巴丹吉林沙漠,南起大滩乡上泉村,北至泉山镇新西村,是民勤绿洲西线最大的风沙口之一,全长33公里,需治理面积达11333.33hm2。区内沙源深广,沙层深厚,沙丘星罗棋布,纵横交错,沙患严重威胁着沿线及周边乡镇群众的生产生活和交通、通讯、水利等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行。为了治理沙患,改善当地生态环境,2008年民勤县把老虎口作为创建全国防沙治沙示范县的重点治理区域,急需在现有防沙治沙的基础上,补充和完善新的、更加有效和经济的防沙治沙工程措施。基于上述需求并结合项目研究内容,为了进一步验证沙漠扩展速度减小率随机械沙障铺设位置和铺设长度的变化情况,测试在给定条件下设置机械沙障铺设的最佳位置和最佳长度,课题组在民勤县老虎口附近(E 38°50'41',N 103°2' 4' )项目实施区铺设固定宽度,不同长度和空白跨度的机械沙障实验区近200亩。建成的试验示范区总宽度为400m,划分为5个区域,机械沙障的设置方式分别为30m、60m、200m(设置100m后中间留60m的空白区域然后再设置100m)、200m(设置100m后中间留120m的空白区域然后再设置100m)、320m。拟定的观测指标为沙障设置区域下风向地表0-50cm范围内的单宽输沙量,背景值测量为上风向固定高度风速、风向,地表0-50cm范围内的单宽输沙量。
在项目实施区同时也是民勤县西侧风沙线前沿的西沙窝(E 38°50'41',N 103°2' 4' )组织人力开展试验了示范区的建设。目前已初步建成试验示范区共计750亩,其中草方格沙障210亩,粘土沙障200亩左右,塑料沙障及仿真植物固沙模式300亩,建筑垃圾沙障10亩,草基高立式向日葵杆沙障30亩。
课题组还将根据已建成的试验示范区的固沙效果,将继续优化沙障类型、规格、铺设方式等,进一步扩大示范区建设面积并开展技术推广,为我国沙漠化和荒漠化治理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