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文武教授主持的国家文物局社科类科研项目获批立项

  由实验室地质工程学科学科带头人谌文武教授主持的国家文物局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青海省明长城赋存环境及病害发育特征研究(2013-YB-SQ-120)”(社科类)获批立项,批准经费30万元,这是国家文物局设立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以来实验室首次获得该项目。
  文物保护特别是土遗址保护项目是实验室地质工程学科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具有较强的研究特色和较长的研究历史,也取得一批具有西部特色的研究成果。“青海省明长城赋存环境及病害发育特征研究”项目是根据《国家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指南(2011-2015年)》进行网上申报后,2013年经组织单位审核后约有500项上报国家文物局,经国家文物局科研课题管理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对课题申请书进行函审后有130项过关,最后由课题立项专家评审会审核36项最终入围。
  突发性灾害性气候事件是直接造成古遗址破坏和毁灭的重要原因,尤其是研究区的极端灾害性事件增多、气温变暖、降雨量增加、冻融循环加剧,无疑是灾难性的。探寻全球气候变化在青海的响应及对遗址保护的影响是急待研究的重大科技问题之一。
项目以系统科学为理论指导,以气象学、环境学、材料学和工程地质等学科理论为基础,以现场调查、监测、室内实验、分析和数值建模做为主要研究方法,拟以分布于青海省境内11 个县区的明长城遗址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明长城遗址赋存环境的调查与归纳、病害发育类型、程度和规律的深度调查与分析以及建筑材料特性的研究,探索建立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病害特征的遗址评估体系。主要研究青海明长城遗址的赋存环境特征研究,明长城遗址的建筑性质与建筑材料特性研究,明长城遗址的病害类型、特征和分布规律的定量研究,基于考虑环境影响和病害特征的遗址的综合评估体系的建立。
  项目基于对明长城遗址赋存因素和病害特征的正确认识,亟待建立综合考虑病害发育发展与赋存环境的动态量化遗址评价模型,可以准确预测遗址病害在环境因素影响下的发展趋势,据此可以确定保护工作的轻重缓急,为科学决策和合理规划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