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又和教授应邀参加中科院“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并作学术报告

  9月21-22日,中科院学部主办、中科院数理学部和中科院学术与出版工作委员会承办、中科院力学所和《中国科学》杂志社协办的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的“能源开发与利用中的前沿力学问题”学术会议在北京中科院会堂召开,本论坛会议的执行主席为原中国力学学会理事长、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力学所李家春研究员担任。该论坛系列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统一领导、各学部常委会与学部科普和出版工作委员会共同承办的高层次学术活动,着眼于科学技术前沿探索、系统评述和前瞻预测。其主要宗旨为:推动前沿科学理论和技术探索,促进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系统深入开展,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及国际学术交流,发现和培养优秀人才,倡导科学民主,鼓励学术争鸣,充分发挥学部对我国科学技术前沿和未来创新发展的引领作用。

  参加本次会议的人员有本次论坛筹备委员会16人(其中院士11人)、研讨专家41人(其中院士1人)、和作邀请报告的学者18人(其中院士2人)。本次论坛分为核能、水能、风能和非常规化石能源4个部分,邀请了18位国内相关工程领域的学者和力学学者作了16个专题报告。实验室主任周又和教授应邀就核能专题作了“ITER超导磁体设计与制备的关键力学问题”的学术报告,详细介绍了国际热核聚变反应实验堆(ITER)中的主要核心部件大型超导磁体设计与制备过程中需要的力学支撑与遇到的难题,其研究需要考虑超导物理特性与力学变形的相互作用机制、超导CICC导体复合绞缆的力学建模和基础实验、超导磁体的力学与物理参数的跨尺度表征方法、超导结构多场耦合的非线性力学分析方法与高性能计算、大型磁体成型过程中的力学问题等,同时也简要介绍了我校在这方面的相关研究积累。在ITER建堆50亿欧元的高投入下,前期的力学研究直接关系到ITER聚变堆建成后的功能实现和安全性。此外,一旦在ITER研究获得进展后,其力学研究也直接关系到我国自主设计能力的必要技术知识储备。这些相关力学问题在我国加入ITER的最重大国家合作项目后(总预算为100亿欧元),如何在我国的ITER国内专项(类似973项目,国内配套研究约50亿人民币)中列入相关力学研究已成为当前需要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关链接:
  在本年度由实验室周又和教授、郑晓静院士和华中科技大学潘垣院士联合建议的科技部“国家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专项”的超导磁体力学研究已列入2013年度的指南,被列为“磁约束聚变工程关键问题研究”项目的第一课题“聚变堆大型超导磁体的力学分析方法”。该课题由我校周又和教授主持,另外我校还参加其项目的第七课题“高温超导线材及导体研制及性能研究”,目前正在申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