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实验室大事记

1

  • 15日,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在甘肃华建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建立实习实践基地并举行揭牌仪式。华建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缑海荣、兰州远方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金兴谊,股东缑建荣、代继陈、缑建春、魏万栋、雷榕、鲁豫峰,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院长黄宁、党委书记李晓莉、学院老师张强强、张敬书、张豫川、张彤炜等出席了仪式。 甘肃华建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缑海荣首先致欢迎词,并对公司2019年工作及未来发展规划进行了总结,指出在国家黄河流域绿色发展的战略下,公司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未来将在建筑固废利用、高性能混凝土和功能性材料等领域与兰州大学展开合作,加强科研创新。黄宁院长表示,通过实习实践基地的建立,学院的研究成果与国家、企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并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人格塑造,希望双方能加强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李晓莉书记也对合作平台的双赢效果予以肯定,希望能充分利用甘肃华建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混凝土、功能性材料领域的成果和场所,提升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本科生实训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同时可以在学院专业型硕士培养、校外导师指导上贡献力量,通过努力共同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随后,与会人员参观了生产车间和矿区,并就进一步开展合作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2

  • 25日,日前,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港澳台事务办公室)正式公布了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七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和基金资助项目名单。本届共有113项基础性研究课题(含13项西部高校青年教师基金资助课题)获得资助,其中我院青年教授张强强3D打印新型石墨烯气凝胶结构-功能一体化研究》项目名列其中。

3

  • 330日下午,研究生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主任张浩力、学位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郝贵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管理办公室贺小军 、研究生奖助管理办公室赵妍一行到我院调研研究生教育相关工作。学院院长黄宁、党委书记李晓莉、副院长王省哲、张帆宇、学科点负责人张虎元、系主任张强强、雍华东及学院研究生教育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了调研会议。会议由院长黄宁教授主持。张浩力主任介绍了本次调研工作的出发点和目的,希望通过调研,了解学院在研究生日常管理、招生、培养及学位授予等方面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及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掌握各单位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需求,进一步推进研究生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学院各分管研究生工作人员对研究生工作队伍的现状、研究生党建标准化建设、研究生奖助、吸引优秀生源的思路和举措等方面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汇报。学科点负责人、研究生导师就如何进一步做好研究生如何进一步做好研究生招生考试命题工作、如何完善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开展情况、博士科研成果要求、研究生导师选聘上岗考核等方面与研究生院相关负责人展开了交流和讨论。张浩力主任充分肯定了学院在研究生教育工作方面的工作和成绩,希望学院能够继续推进本硕博贯通培养方案制定和实施,进一步增强优秀生源吸引力度,提高硕博连续、直博生优秀生源比例,论证和发布新版研究生培养方案,强化学位论文送审环节,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规范化培养。学校在酝酿增设博士专业学位培养方向,进一步扩大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规模,这对于相关专业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学院要提前做好谋划。黄宁院长总结指出,研究生生源质量关系到学院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一直以来都是学院工作的重点,我们会继续加强优秀生源吸引。2020年,学院将结合第五轮学科评估,进一步做好研究生教育相关工作。

 

4

  • 2020429日上午,我院在祁连堂322报告厅召开2020年春季学期学生返校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学生返校相关事宜。学院院长黄宁、党委书记李晓莉、副书记李志龙、副院长王省哲、张兴义、张帆宇、学院党委委员、系主任、工程实验中心主任、本科生班主任、党支部书记、组织员及学工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党委书记李晓莉主持。李晓莉书记传达了427日全校工作会议精神,就2020年春季学期学生返校整体情况进行了介绍。她指出,学生返校是学校经过慎重考虑、综合统筹、细致安排之后做出的决定,学校后勤、校医院、学工、研工等各个主管部门对学生返校前、返校途中、返校后的各个环节都做出了详尽的工作方案,教务处、研究生院也对学生返校后的教学进行了细致安排。希望学院师生能够了解情况,并将这些信息传递到学生、家长,让师生安心教学科研、家长放心学生返校。同时,学院在落实疫情防控期间的相关工作时,要做到严校长强调的“稳”、“细”、“实”、“快”、“暖”,工作中考虑各方诉求,确保信息通畅,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不断优化工作方法;老师们要利用“五一”小长假落实“三走进”工作,关心学生学习生活;要求党委委员和支部书记要规范开展支部组织生活,主动引导党员在这次防疫和返校复学工作中发挥作用,对学校、学院布置、倡议的各项工作带头重视、带头落实、带头推进;紧密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发挥组织优势,为学院的发展目标凝聚人心、鼓舞斗志,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为完成今年工作任务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随后,李志龙副书记介绍了目前学院学生返校工作开展情况,并对2020年春季学生返校工作做出了安排和部署。王省哲副院长介绍了疫情防控期间学生返校后的本科教学工作相关安排。张兴义副院长介绍了目前研究生招生复试、研究生毕业及学位授予相关工作进展及接下来的安排。张帆宇副院长介绍了近期科研相关工作,就本年度基金申报、科研成果评价相关目录制定及成果数据摸底等多项工作进行了汇报和说明。最后,黄宁院长进行了总结讲话,针对学生就业率问题、本科毕业论文、返校复学、研究生线上复试等问题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教师要重点结合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科研任务等,加强与返校研究生、毕业年级学生的联系指导。他强调,对于学生返校事宜,学校及学院高度重视,制定了非常详尽的方案,学院前期也已经做了很多工作。目前,全院教职员工要统一认识,积极配合,严格要求,将学校安排部署做细做实。希望大家崩紧弦,攻坚克难,以学生返校工作作为近期工作的重点,以战时状态全力做好各项工作,协同作战、全员参与,党员上前,抓细抓实,避免“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与此同时,疫情防控期间教学科研工作不能丢,每位教职工要尽职尽责,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争取在“化危为安”的基础上“化危为机”,促进学院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全面发展。此外,“五一”小长假期间,全体教职工要尽量不离兰、少外出、少聚集,确需离兰的要办理请假手续。学院学工人员要做好小长假期间的学生返校服务工作,学院办公室要按学校要求安排好值班等相关事宜。

5

  • 515日,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三届四次教职工大会在学生活动中心报告厅召开。学院全体党政领导和教职工共69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院工会主席韩建平主持。学院工会主席韩建平首先宣读了《关于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召开三届四次教职工大会的批复》。院长黄宁作了学院工作报告,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合作交流、校友基金工作等方面,全面回顾和总结了2019年学院主要工作,部署2020年重点任务及工作计划。副院长毛国梁作了学院财务工作报告,并对公用房有偿使用改革政策及要求进行了宣讲和解读。工会主席韩建平作了上届工会工作报告。全体教师对大会报告进行了讨论并通过了会议纪要。大会选举产生了学院新一届工会委员,高志文代表新一届工会委员会作了表态发言。张帆宇副院长对本年度基金申报、期刊目录制定等工作进行了通报。李志龙副书记对学生返校进展、返校后工作安排进行了通报和安排。黄宁院长指出,在过去一年里,学院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国际合作、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特别是一些核心办学指标的突破。但是,学院在发展的道路上仍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与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创建教学研究型学院的奋斗目标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今年学院将全力以赴做好学科评估,并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学科建设、社会服务、绩效改革等方面都将进一步加大改革建设力度。李晓莉书记代表学院党委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在总结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上一届工会班子的工作并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新一届工会委员会委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并提出期望和要求。针对今年学院工作她指出,2020年是学院“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第五轮学科评估的关键之年,要充分凝聚共识,立足未来发展,全面做好内涵发展建设工作。希望全体教职工紧密团结,勠力同心,勇毅笃行,努力开创学院发展新局面。
  • 521日,兰州大学结构工程实验室建设推进会在祁连堂327会议室召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副总工、原结构与抗震实验室书记兼副主任隋龑,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实验中心主任罗维刚应邀参会,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院长黄宁教授,土木工程学科张敬书、张豫川、张强强、王亚军等10余位教师参会。会议由王亚军博士主持。会上,院长黄宁教授代表学院对受邀参会的两位专家支持兰州大学结构工程实验室建设及土木工程学科建设表示了欢迎和感谢,并希望与会专家为实验室建设建言献策,把好质量关。王亚军博士介绍了兰州大学结构工程实验室的设计情况、仪器设备的购置情况。隋龑教授、罗维刚教授听取了介绍后,结合兰州大学在我国高等教育所处的战略定位及兰州大学土木工程学科的特点,强调了结构工程实验室在土木工程学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充分发挥已购置的仪器设备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上的作用,对结构工程实验室设计方案提出了优化建议,并与参会的土木工程学科教工就结构工程实验室的建设、安全管理等进行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结构工程实验室是土木工程学科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水平科学研究的“助推器”,更是2020年土木工程本科专业认证和2021年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评估合格的必要的和不可替代的必备条件。结构工程实验室的建成,将对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实训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生教育提供有力支撑,还将对重大项目申报、重大科研成果产出、高层次人才引进、社会服务和国际合作交流等提供基础平台。特别是新冠疫情背景下,大规模基建将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确保经济稳定增长的有力措施,国家顶层设计中作为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压舱石”的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也将大规模开展。兰州大学结构工程实验室的设计以及已购买的设备性能均处在中国西北五省区前列,该实验室开工建成并顺利投入使用后,将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建议尽早开工建设。

6

  • 63日,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院长黄宁带头前往平凉市峡门乡白杨沟村,开展扶贫送温暖活动。在平凉市峡门乡白杨沟村驻村干部邓汉华同志的带领下,黄宁院长逐门登户慰问走访学院帮扶的贫困家庭,与家庭成员进行了亲切的交谈,询问他们的生活起居和身体状况,并送上了油、米等精心准备的扶贫慰问品,一对一促膝交谈、嘘寒问暖,详细了解帮扶户身体健康状况种植养殖情况、家庭收入提升情况和生产生活中所面临的困难。黄宁院长边走边看,对贫困群众的住房、耕地、女子务工、小孩上学、安全饮水等多个问题,一一关心地询问着贫困群众,详细了解了疫情对帮扶户种植养殖、务工就业等带来的影响。通过入户摸实情、听民意、解难题,在重点搞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稳步推进精准扶贫各项工作。
  • 65日,中共甘肃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公布首批甘肃省拔尖领军人才名单,我校6名教师入选,我院王记增教授名列其中。其余5名教师分别是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为教授,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罗洪刚教授,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贺金生教授,资源环境学院聂军胜教授,第二医院夏亚一主任医师、教授。
  • 68日下午,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迟刚处长、李卓仑副处长、国际合作科蒋京兰老师、学生国际合作交流科丁歌老师、合作办学科王阿菊老师一行到我院调研学院国际化整体情况。学院院长黄宁、党委书记李晓莉、副院长王省哲、张帆宇、学科点负责人张虎元、系主任张景科、张强强及学院部分具有国际交流学习背景的老师参加了调研会议。会议由院长黄宁教授主持。黄宁院长对迟刚处长一行表示欢迎,指出学院一直非常重视国际合作交流,通过国际交流互访、教师海外研修、学生交换学习、留学生培养、国际会议举办等国际合作与交流方式,为师生的国际交流搭建平台,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国际化提供服务,还特别强调了“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对科研工作者在国际合作与交流中的意义。迟刚处长介绍了本次调研的初衷与目的,主要是希望通过调研,对学院目前的国际交流现状、未来规划需求、国际学生招生培养等方面工作有更详细深入的了解,以便于国际处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院,对国际处能更好地开展将来工作获得更多、更好的思路与建议。张帆宇副院长介绍了2019年学院在国际学生招生培养、研究生国际交流、教职工国际交流、邀请外籍专家交流等方面的工作进展。学院目前有在籍留学生7人,其中本科生3人,研究生4人;学院在外交流研究生12人次,研究生参加国际会议17人次,研究生参加国际会议获奖2项;教职工出境参加国际学术会议40余人次,教职工进修学习5人次;邀请外籍专家来校交流20余人次,其中担任多国院士的专家5名,并通过交流为学院柔性引进境外专家3名。数据显示,我院近年来国际合作交流规模是稳中有升,但质量却是大幅提升。双方就学校和学院国际交流的现状,规划、需求等进行了全面讨论与交流,国际处还专门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就老师反映的如何提升加强国际学生培养质量和管理、如何利用诸如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MOU协议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如何充分借助一带一路的东风开展国际化教学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回答和解释,参会老师对国际处一心为师生快办、办好、办成出国出境签证等事务的积极热心态度表示了感谢。迟刚处长表示,学校国际化水平的提升需要落脚到每一位教师、学生身上,国际处始终坚持开放包容,在探索中进取,力争为交流师生提供优越资源和便捷措施,促使国际交流与合作形成有愿景引领、有政策保障、有行动落实的良好局面;同时,也希望学院能够积极献言献策,为进一步拓展国际合作交流提供资源和智力支持。最后黄宁院长在总结中谈到,学院会更进一步地巩固与境外合作研究机构交流的深度与广度,提升学院科研教学的国际化程度,积极地配合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的各项工作,促进和助力学校和学院的双一流建设。
  • 64日至5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讲话精神,64日下午,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庆阳市人民政府等主办,甘肃省环境科学学会、兰州大学等承办的“2020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甘肃)高峰论坛”在庆阳宾馆召开。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克恭、甘肃省政协副主席尚勋武、甘肃省政协副主席、庆阳市委书记贠建民、庆阳市市长卢小亨等参加论坛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任官平主持。兰州大学副校长潘保田教授,资源环境学院勾晓华教授、张子龙教授,生命科学学院李凤民教授、赵志刚教授,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黄宁教授、张虎元教授,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沈禹颖教授及泛第三极生态环境与气候变化前沿科学中心、黄河流域绿色发展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参加开幕式。潘保田应邀在高峰论坛作了《黄河中上游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建议》的主旨报告,报告从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黄河流域存在的主要问题、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建议等几个方面做了讲解,受到与会嘉宾及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65日下午,由兰州大学黄河流域绿色发展研究院和资源环境学院承办的分论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在庆阳宾馆南二楼会议室举行,李凤民和勾晓华共同主持分论坛。勾晓华,黄宁,李凤民,赵志刚,沈禹颖和张虎元分别以《黄河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及水资源变化研究》《黄河上游积雪水资源时空演化的科学评估研究》《黄土高原旱作农业生态化之路》《黄河流域上游生态修复保护与水源涵养功能提升》《陇东黄土高原草地农业与高质量发展》《董志塬固沟保塬工程理论与实践》为题从各自研究领域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做了精彩的报告,与会人员与专家学者做了充分的学术交流,并就相关理论应用工程实践深入探讨,达成相关合作意向。本次论坛是黄河流域绿色发展研究院成立以来承办的首场学术论坛,研究院用心筹划、精心组织、贴心服务,积极发挥研究院学科交叉融合优势,组织我校相关学科专家为国家战略、地方发展建言献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参加论坛期间,潘保田一行调研了庆阳草地农业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并参加了由省委宣传部和生态环境厅举办的“6·5”世界环境日相关活动。
  • 617日下午,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在榆中校区召开师生座谈会,宣讲学校和学院优培计划有关政策,回答学生的问题,听取本科生的意见和建议。学院领导班子成员、硕士生导师,部分2017级和2018级本科生参加会议。座谈会上,学院院长黄宁教授介绍了学校和学院的科研、教学、人才培养等情况,提出了本校深造在时间、经济、人脉、平台、特色等五个方面的优势,欢迎同学们继续留在本校深造,为祖国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学院副院长张兴义教授对学院的基本情况和研究生培养工作进行宣讲,并对2020年优培计划的有关政策和预录取安排做了说明和部署。随后,与会师生分力学和土木工程(含地质工程)两个学科组分别进行了座谈,老师们介绍了各自的研究方向和工作进展,并就同学们关心的学科专业发展、就业深造和职业生涯规划等问题逐一进行了解答,交流氛围热烈融洽。
  • 625日,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2020届本科生毕业典礼在芝兰苑三楼礼堂举行。院长黄宁、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志龙、力学系主任雍华东、地质工程系主任张景科、2020届本科生辅导员常桐、2019级本科生辅导员汪洋及在校的全体本科毕业生共计150余人参加本次典礼,典礼由常桐、卓颖、王嘉文、许丹、孟凡硕共同主持,本次典礼由峥嵘岁月、萃英弦歌、百侣同游三部分组成。伴随着庄严的国歌声,峥嵘岁月部分开始。黄宁教授、雍华东教授和张景科教授分别为邓进琦、舒畅2位甘肃省优秀毕业生,廖雪言等18名兰州大学优秀毕业生及彭乐等25位班级特殊贡献奖获奖代表颁奖,李志龙为122020届本科毕业生班级联络员颁发聘书。黄宁、雍华东、张景科、李志龙和汪洋为2020届毕业生颁发时光慢递和定制的印章、书签、戒指和校友校徽等纪念品,向同学们表达最真挚的祝福和最美好的牵挂。优秀毕业生代表塔伊尔江·图尔荪托合提代表2020届本科毕业生发言,回顾了他四年的大学生涯,对同学和老师们表示感谢。黄宁教授在致辞中勉励同学们做新时代的有为青年,每一个人都能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收获满满、硕果累累,在远方学会照顾好自己。全体师生唱响了伴随了他们四年的《甘肃学院院歌》,峥嵘岁月部分告一段落。卓颖、王嘉文、许丹和孟凡硕四位同学为毕业生们送上诗朗诵——《兰大人坚守奋斗向未来》,在场学子热泪盈眶;2020届地质工程专业1班李培武作为主场的吉他协会睡鲨乐队献上了他们最后一次的演出《不能说的秘密》《一路向北》和《Don’t look back in anger》。2020届土木工程专业1班刘子煜同学为献上钢琴曲《致爱丽丝》和《童年的回忆》,希望同学们都能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学会爱人、坚守自己;全场挥舞的闪光灯中,学院为毕业生们捧上了精心准备的毕业蛋糕;伴随着2020届地质工程1班李玮带来的歌曲《后来》萃英弦歌部分结束。典礼第三部分百侣同游共设计有“手脚支撑”“传面粉”等六个游戏,各班级组成的代表队积极参与其中,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映衬下,毕业典礼圆满结束。典礼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非常感激学校在疫情期间的担当和作为,让他们有机会能够返校与大家共度最后的欢乐时光、重温大学故事,他们同时也感激学校和学院精心准备的毕业礼物——印章、书签、戒指和校友校徽,每一份礼物都镌刻着深深的兰大烙印,他们带着学校的嘱咐踏上人生新旅程,不辜负学校的培养。
  • 630日,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信息技术大赛”获奖名单揭晓,兰州大学由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王亚军老师带队,2016级、20176名本科生组成2支队伍参加比赛,由薛霜冰、陈高、聂春燕组成的“一步一拳队”获得二等奖,这是我校首次参加该项赛事。赛事开始正值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半年多来,在王亚军老师的悉心指导下,队员们克服重重困难,经过反复多次的讨论、优化设计、确定模型、动手制作,最终在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学们通过参加比赛,进一步加强了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增强了实践能力,提升了专业水平。此次参赛也获得了兰州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协同育人实践基地”项目“基于BIM的协同育人教育基地建设”的支持,体现出项目在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开展与BIM技术有关的工程项目,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悉,本次比赛从发布一号通知(20191010日)到作品提交,历时234天,共吸引包括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在内的341所高校的2140支队伍参赛。比赛在有效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7

  • 78日上午,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以“聚焦工科发展、凝聚各方智慧”为主题在祁连堂召开了学院“十四五”规划编制座谈会。会议特邀了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郑晓静教授参加指导。学院教授、班子成员参加了座谈会。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李晓莉主持。李晓莉就学校对各学院的十四五规划要求和学校今后的发展思路进行了简要介绍,尤其在结合学校的拓工方面如何来谋划学院的发展路径,强调了编制好学院十四五规划是当前重中之重的工作。要结合国家、地方及学校发展战略、科学研判来谋划学院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和机遇,总结经验、明确目标、凝聚共识,党建与政治思想工作也将以学院的事业发展为牵引,做到有的放矢,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切实推动并引领学院的建设与发展。为此,学院决定召开这次座谈会,集大家的智慧,为编制好学院十四五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举措。学院将认真梳理、充分吸收,有效落实到规划的编制工作中,班子成员也将认真吸纳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做好各自分管规划工作的同时,也要体现在日常管理的实施过程中,以确保编制出一个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符合学院实际发展、体现师生期盼、引领未来发展的高质量规划。在学院班子成员介绍了各自分管的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背景和初步构想后,教授们积极为学院的发展建言献策,围绕今后5年学院的教师队伍建设、学科发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 郑晓静院士先从学院的由来、综合性大学是否能办好工科、如何办好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的工科三个方面系统的剖析了今后5年和更长时期新工科发展的方向和学院的机遇。就国家需求和区域优势,阐述了学院工科发展的极端重要性与重大责任;从原有工科和理科的学科特性出发,提出了在综合性大学发展工程科学、特别是新工科的优势和可能实施途径;以国家需求和地方经济建设为依托,以学院各学科的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需求为牵引,论述了学院要逐步形成特色鲜明、前沿驱动的新工科生长点。郑晓静院士既站在学科前沿又结合当前国家重大需求与学院现实,提出了极具启发性的鲜明观点,即不针对工程和实际问题的纯科学很难突破和引领,因此 拓工可以更好地厚理;而不探究普适规律,仅仅解决问题的工科模式也只能是低水平重复,因此 厚理有助于拓工。强调在工科办学过程中,一是转观念,结合国家需求,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发展,做问题导向的科学研究。二是建特区,调整好学科结构和学源结构,加强团队建设。三是强合作,将文物保护、超导磁体力学、高放处置废弃物材料、风沙湍流及结构工程等研究成果与相关优势行业单位合作,结合国家需求与地方经济发展,实现共赢发展来推动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四是重视信息化,做好学科的交叉,探索新方向,培育数字化人才。郑院士指出,要在现有基础上,以发展的眼光来规划布局省部级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大平台和重大科研装置的研制计划,争取在新的5年内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要注重教学改革,强化课程更新,落实课程思政。与此同时,学院管理队伍也要充分服务于教学科研,做好对外宣传,讲好工学故事,从多角度促学院发展。她特别希望,学院要立足当下,抢抓机遇,勇于担当,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师资队伍梯队建设达到团队提升,通过高水平科研平台驱动高水平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并形成突出特色,大胆进行体制机制创新,抓住千载难逢的机遇,推动新工科的实质性拓展。周又和教授说:学院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应是学院发展的中心工作,为此学院班子成员要了解每一位教师的科研与人才培养优势及发展动态,通过进一步挖掘潜力,提出有针对性的有高度的5年发展规划,以此来推动学院的快速发展。在本科人才培养方面,要强化基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加强科研成果反脯本科人才培养的提升,培育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和教学名师,力争在国家教学奖上有所突破;在研究生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要以问题驱动、创新能力、科研素养和责任感为主导,围绕科学研究需求的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改革、修订与管理,形成学科特色鲜明、科学研究成果显著的研究驱动人才培养模式与体系,力争在省级优秀博士论文、全国一级学会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上有增加,在招生指标上要实施与导师的培养成效挂钩的管理改革;在科学研究方面,要站位国家重大需求的科学前沿,组织和凝练研究特色鲜明的重大科研项目,搭建大科研平台,出有影响力的成果;在学生工作方面,要加强学科成果的宣传力度,从事学生工作的教师要了解学院各学科的基本内涵与外延,切实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与学科认知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最后,他结合自身的力学学科,提出了力学今后5年的发展设想与可能达到的目标,供学院参考。座谈会上,张虎元教授、谌文武教授、王记增教授、张强强青年教授等也畅谈发言,结合各自的学科领域,通报了今后通过进一步凝练、5年内可能实施的途径和达到的目标,力争在人才培养、实验室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有效突破,尤其在各类人才计划、教学成果与科研奖励等核心指标上有新的突破性进展,进而来推进学院的全面发展。最后,学院院长黄宁教授代表学院班子进行了总结发言。他感谢各位教授对学院今后发展的设想和实施途径所提出的宝贵意见与建议,特别感谢郑晓静院士高屋建瓴的建设性建议,打开学院发展的全新思路,是非常及时的。学院将在规划的制订中认真吸收各位教授的建设性建议,也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落实实施。在我国当下正处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全球疫情流行的双重背景下,理清发展状态、抓住发展机遇、分析研判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编制好十四五规划,对于学院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建设一流学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院接下来将会把规划做实做细,确保十四五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行性,以推动学院未来五年的快速发展和内涵式发展。
  • 713日至14日,我院召开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推进会。发规处副处长王成斌、学科建设办公室张菡笑、学院党委书记李晓莉、院长黄宁、副院长王省哲、张兴义、张帆宇、毛国梁、学院学科点负责人、各专业系主任等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黄宁主持。王成斌副处长从第五轮学科评估指标、学科评估预期分析、工作安排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他指出,学校发展进入新阶段,学科建设的基础性、龙头性地位越来越凸显,对学科建设的内涵、要求、目标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学院应该对照第五轮学科评估改革举措及评估指标,组织专门力量,责任到人,预先准备评估数据和材料。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讲好学科故事,增强学生认同感,让学生在学科评估的问卷调查中说正面的话、说有用的话。结合学科评估预测结果、学院梳理的学科建设成效,进行评估材料整合。认真做好国内同类高校、同类学科对标、学科声誉提升等工作,主动谋划,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瞄准国家、区域重大需求,解决“卡脖子”问题,力争在新一轮学科评估中取得进步。黄宁院长强调,学科评估事关学校、学院发展和荣誉,评估结果将对学科声誉、学科资源配置与结构调整等方面产生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他提出四点要求:一是高度重视,主动作为,各学科负责人、学科带头人要切实担负起直接责任,抓好学科评估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和推进工作。二是注重细节,认真对待材料填报工作,确保基础数据准确全面,深挖学科内涵,在主观材料上多下功夫,实现文字凝练与内容凝练的有机结合。三是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指标,关注学科评估指标体系新变化,聚焦立德树人,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和学风建设,以指标内涵为价值导向,全面反思育人环节。四是集聚智慧,精准发力,组织学科评估专门工作组进一步打磨提炼材料,彰显学科优势特色,认真准备迎接第五轮学科评估。与会人员围绕学科评估指标体系作了对标对表分析,并围绕第四轮评估结果及相关学科本次评估预期分析,就学科资源整合、典型案例、努力方向等方面进行了交流讨论,并对学科长远发展以及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714日,学院再次专门召开党政联席扩大会议,研究并部署了学科评估的具体任务。会议要求学科点充分利用假期时间做好迎评准备,针对评估指标新变化重新收集整理评估数据和材料,制定专人进一步提炼学科评估材料特色与两点。
  • 723日至24日,学院党委书记李晓莉、地质工程系主任张景科、2018级辅导员常桐一行赴白银市平川区,看望慰问正在进行野外综合地质填图实习的2018级地质工程专业本科生和带队老师。李晓莉一行逐一走访了学生的临时宿舍,与同学们深入交流了野外实习的收获,了解同学们实习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带队老师们表示平川区刀棱山作为学院地质工程专业的“老牌”实习基地,在这里进行的填图实习课程是同学们知行合一、加强专业本领重要培养环节。同学们表示,经过此次实习,对专业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激发了专业的兴趣,增进了与老师、同学们之间的感情。李晓莉对指导教师的辛勤付出表达感谢,对同学们吃苦耐劳的专业精神给予了肯定,她要求师生在疫情期间也要特别注意安全防护,并鼓励他们要在接下来的实习中继续保持状态,安全、顺利地完成实习任务。724日,李晓莉一行走访了甘肃煤田地质局一三三队,在2005级张继武、2008级高小雄、2010级沈亚平校友的带领下参观了工程地质勘察院、制图室、资料档案室,并在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就业去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8

  • 88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脱贫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提升中国力学学会服务基层的能力,中国力学学会联合甘肃省力学学会、兰州大学赴甘肃兰州皋兰县开展扶贫工作,并与皋兰县人民政府签署扶贫合作协议。中国力学学会党委书记、理事长方岱宁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郑晓静院士,中国力学学会党委副书记、副理事长戴兰宏研究员,中国力学学会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周又和教授,中国力学学会副秘书长陈玉丽教授,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王记增教授,甘肃省力学学会理事长王省哲教授,甘肃省力学学会秘书长张兴义教授,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雍华东教授,兰州大学人才办董廷云副主任,中国力学学会部分会员代表及学会秘书处党支部委员等一行近20人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分为两部分,一是中国力学学会与兰州市皋兰县扶贫工作座谈会;二是调研皋兰县脱贫产业及走访帮扶贫困户。中国力学学会与兰州市皋兰县扶贫工作座谈会在皋兰县统办西六楼会议室举行。兰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黄宝树,兰州市市委常委、副市长胡俊峰,皋兰县县委书记康石,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杜宁让,县委副书记范仲阔,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张延祥,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牟克显等多位皋兰县党政领导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康石主持。与会人员观看了皋兰县情宣传片,并听取杜宁让介绍皋兰县脱贫攻坚情况。杜宁让介绍了皋兰县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精准施策,脱贫攻坚的工作成效。中国力学学会来到皋兰县开展扶贫工作,将在皋兰县脱贫攻坚决胜阶段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戴兰宏研究员简要介绍了中国力学学会在力学学术交流、期刊出版、科学普及和教育、学会组织建设等方面开展的工作情况,还特别介绍了中国力学学会理事会党委将脱贫攻坚视为学会首要政治任务,围绕决战决胜脱贫工作持续发力,协同地方学会、高校、科研院所等社会力量,多次赴地方开展科教扶贫工作,强化了学会在脱贫攻坚中的责任担当。经中国力学学会与皋兰县人民政府共同协商,达成扶贫合作协议。方岱宁与杜宁让代表双方进行签约。为推动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中国力学学会与兰州大学、甘肃省力学学会联合组建项目组,针对皋兰县基础教育联合开展科教扶贫,设立中国力学学会力智助学,协力同行基础教育帮扶项目。郑晓静介绍了帮扶项目的具体内容:一是建立助学助教基地,设立家庭贫困学生助学金、优秀教师和学生奖励金;二是邀请皋兰县中学生参加兰州大学重点实验室开放日活动;三是组织社会力量向皋兰县中学捐赠力学实验设备和教材,举办科普讲座,提供科普服务。捐赠仪式上,方岱宁代表中国力学学会颁赠,牟克显代表皋兰县人民政府接受捐赠。周又和表示,兰州大学将抓好落实工作,通过发挥教育科技工作者的作用,组织和动员更多力量参与到皋兰县脱贫攻坚工作中,将扶贫工作与扶志气、扶智力结合起来,加强精神扶贫和智力扶贫,以此来激发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帮扶他们早日脱贫致富。方岱宁表示,本次活动目的,一是来学习皋兰县抓铁有痕,落实到位的脱贫攻坚工作;二是通过调研,了解到皋兰县的帮扶需求;三是希望能尽力学学会的绵薄之力,凝聚力量共同推进皋兰县脱贫攻坚工作。学会除了在基础教育上提供帮扶外,还可以根据地方特色,在地质灾害等方面,联合兰州大学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开展科技攻关,实现精准科技帮扶。黄宝树介绍了兰州市充分调动干部资源、组织资源和人才资源投入脱贫攻坚主战场,实现了4个贫困县全部摘帽,256个登记在册的贫困村全部退出。此次中国力学学会来皋兰县开展扶贫工作,带来了基础教育帮扶计划和科技帮扶构架,下一步要抓好落实,全方位加强对接交流,全领域深化协同合作,全要素提供服务保障,确保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座谈会前兰州市和皋兰县人民政府党政领导和中国力学学会的专家们一同前往皋兰县绿旺科技服务专业合作社,调研产业培育和合作社带贫情况。根据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合作社已流转耕地150亩,建成新型双杆四膜钢骨架大棚70座,以贫困户产业入股分红的形式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带动235户贫困户实现增收。专家们和合作社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他们以电商+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打造以电商平台为核心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发展思路。合作社通过农产品基地建设、合作社组织运营、农户参与经营3种方式,打造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配送基地和市民休闲度假场所。专家们还前往石洞镇文山村,了解当地扶贫需求。专家们此次走访了石洞镇文山村2户贫困户,为他们送去扶贫物资和亲切问候。
  • 88日,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力学学会理事长方岱宁率队,中国力学学会联合甘肃省力学学会、兰州大学,赴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开展扶贫工作。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郑晓静出席活动并介绍扶贫项目工作。中国力学学会党委副书记、副理事长戴兰宏,中国力学学会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兰州大学教授周又和,甘肃省力学学会理事长王省哲,以及学会会员代表、学会秘书处党支部委员等20人参加活动。兰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黄宝树,市委常委、副市长胡俊峰,皋兰县县委书记康石,县委副书记、县长杜宁让等参加扶贫工作座谈会。方岱宁在讲话中表示,本次活动目的一是学习皋兰县抓铁有痕,落实到位的脱贫攻坚工作;二是通过调研,了解皋兰县的帮扶需求;三是希望发挥学会优势,凝聚力量共同推进皋兰县扶贫攻坚工作。戴兰宏介绍了中国力学学会在学术交流、期刊出版、科学普及和教育、组织建设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学会围绕决战决胜脱贫工作,协同地方学会、高校、科研院所等社会力量开展科教扶贫工作的情况。 黄宝树表示,中国力学学会在皋兰县开展扶贫工作,带来了基础教育帮扶计划和科技帮扶构架。双方下一步要全方位对接交流,全领域深化协同合作,全要素提供服务保障,确保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为推动扶贫工作顺利开展,中国力学学会与兰州大学、甘肃省力学学会联合组建项目组,对皋兰县基础教育开展科教扶贫,设立中国力学学会力智助学,协力同行基础教育帮扶项目。此次活动中,中国力学学会与皋兰县政府共同签署扶贫合作协议,并举行了捐赠仪式。活动期间,专家们还调研了皋兰县绿旺科技服务专业合作社,了解当地以电商+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模式,以及打造以电商平台为核心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发展思路。经过调研交流,中国力学学会计划在帮扶皋兰县进行基础教育外,还将联合兰州大学、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开展地质灾害科技攻关,实现精准科技扶贫,助力当地扶贫攻坚工作。
  • 824日,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2020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拉开帷幕。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今年的夏令营采取线上模式进行。来自兰州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云南大学、郑州大学、长安大学、海南大学等100余名同学的夏令营报名申请,学院从中筛选了45位同学参加了本次夏令营。会议由学院主管研究生教育的副院长张兴义主持,研究生院招生办主任张浩力、学院院长黄宁、各学科点负责人及部分研究生导师参加了会议。本次夏令营采用腾讯会议方式进行,在B站同步直播,来自全国各地的400余位网友共同参与了这段特殊的“云端”夏令营之旅。会议开始,张浩力主任致辞欢迎来自各个高校的优秀大学生,希望能通过这样一个特殊的方式了解兰州大学,了解兰州大学的研究生培养,欢迎各位优秀大学生选择兰州大学继续深造。他介绍了兰州大学2021年接收推免生的相关政策,向参营学员和网友展示了兰州大学特色研究、基础设施、研究生奖助体系、兰州城市风貌、特色小吃、旅游资源等,使大家对兰州大学及其所处地理位置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接下来,学院院长黄宁致辞。黄院长指出,在本次夏令营活动中,大家会听到许多的专业讲座,结识各种各样的老师和同学。通过这些人、事、物,大家可以更深入的了解我们在搭建什么样的平台,在提供什么样的教育,在研究什么样的问题,进而进行深度的观察和思考:假使我来兰大学习,这个平台能为我提供什么?我能借助它做什么?它能帮助我走多远?如果把这些问题想清楚了,参加夏令营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能够为大家提供良好的科研平台、优秀的师资力量,欢迎大家报考。希望大家在这一趟短暂的云端旅程中,在见识、学识和友谊上都有新的收获。接下来,通过观看兰州大学宣传片《至公之路》、学院宣传片、学院特色方向宣传片等视频短片,云游兰大,营员们对学校、学院等个方面有了大致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张兴义副院长从学院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国际合作交流及研究生培养、奖助体系等方面对学院整体情况做了详细的介绍。雍华东教授、张景科教授、吕擎峰教授分别对力学、土木工程、资源与环境(地质工程方向专业硕士)学科点的导师、研究方向、科研成果、培养方案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24日下午,黄宁教授、王省哲教授、王记增教授、王国华副教授、张虎元教授、谌文武教授、张强强教授、刘占科副教授、樊学平副教授分别进行了主题讲座,内容丰富多彩,讲座过程中B站直播实时观看人数屡创新高。营员通过这一系列的学术讲座,学术视野得到了开拓,也感受到了科学的无穷魅力。在之后的学长学姐分享、营员导师自由交流环节中,大家畅所欲言,针对自己感兴趣和关心的话题进行了提问和交流,打破了疑虑,解除了困惑。在25日进行的夏令营优秀营员选拔面试中,面试专家组对参营学员的专业知识、科研潜力、外语水平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考核,评选出了22位优秀营员并颁发荣誉证书。至此,本次夏令营圆满结束。此次夏令营搭建了各高校优秀大学生的学术交流平台,也展示了学院的特色方向和研究成果,对学院拓展生源渠道、提高生源质量、改善学缘结构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学院今后会进一步强化研究生招生宣传,为吸引优秀生源不断努力。
  • 8月,经我院力学学科申报并送外审后,近期学校批准成立了“兰州大学湍流-颗粒研究中心”和“兰州大学超导力学研究院”,同时聘请郑晓静院士担任“兰州大学湍流-颗粒研究中心”主任、周又和教授担任“兰州大学超导力学研究院“院长。“兰州大学湍流-颗粒研究中心“是在前期风沙及沙尘暴内湍流-颗粒相互作用研究取得实质性进展成果基础上成立的。旨在集合我国流体力学、风沙环境力学、湍流多相流等领域优势科研力量,以风沙与沙尘暴中的湍流-颗粒相互作用为研究对象、针对高雷诺数壁湍流这一前沿基础性课题,开展长期、高效、系统的研究,以形成既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又具有显著特色且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研究中心。该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大气表面层高雷诺数壁湍流研究;湍流多相流研究;湍流-颗粒两相流高精度模拟研究;沙尘暴物质输运过程及机理等。兰州大学力学学科是我国开展超导力学研究的开拓与主导单位,在超导多物理场相互作用的理论、基础实验和实验装置研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百余台超导磁体的研制设计与制备提供了从“0“到”1“的力学支撑。”兰州大学超导力学研究院“将主要针对我国的热核聚变能自主建堆与其它大型科学装置中的高场超导磁体研制设计与制备所面临的”卡脖子“共性关键力学问题开展应用基础研究,以期推动我国在这一领域形成自主设计理论与方法。该研究院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极端使役环境下的超导多场耦合力学;高场超导磁体结构力学;超导材料与结构实验力学;超导材料结构制备与运行过程中的关键力学等。我校力学学科在上述两研究方向的研究成果已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和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目、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和二等奖3项。培养并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青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优青、青长、全国优博、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各1人,中国力学优博和全国优博提名各2人等。上述两个非实体性科研机构的成立,将在保障我校力学学科特色优势研究方向处于国内外领先的同时,也将在国家重大需求方面提供有力支撑,进而使我校“风沙环境力学”和“超导力学”成为国内外知名的靓丽名片。

9

  • 91日,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土木工程教工党支部通过主题党日活动的形式,组织土木工程专业全体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与学科建设专题研讨会,深入落实学校2020年暑期工作会议精神。学院党委书记李晓莉参加会议。土木工程系主任张强强教授在研讨中表示,土木工程专业在过去20年的发展历程中,在学院领导班子、全体教师不懈的努力下,取得了一系列较好的成绩,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结合新时代国家对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新要求,以及学校、学院谋划“十四五”规划、全面迎接第五轮学科评估之际,土木工程专业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和困难,希望老师们在交流研讨中,深入思考、畅所欲言,为专业、学科发展建言献策,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土木工程教工党支部书记刘占科强调,作为专业课讲授教师,教育教学研究在促进课程内容更加符合认知规律、时代特征、学科特点上具有重要作用,是需要不断深入开展的研究内容之一。他以自己讲授的“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为例,阐述了该门课程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反哺教学的特点,并建议各位党员教师积极参与申报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和参加讲课比赛。会议上,与会教师围绕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回顾了土木工程专业发展历史,深入探讨了专业认证、课程建设、教学研究等工作的开展,分享了课堂讲授的经验,梳理了实践教学、毕业论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沟通了结构工程实验室建设进展情况,为进一步促进专业及学科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李晓莉在交流中表示,土木工程教工党支部具有优秀的工作传统,通过主题党日的方式把全体老师组织起来,凝心聚力,献言献策,对教育教学改革、学科发展等重点工作深入研讨,是落实学校党委“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事业发展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精神的有效方式和积极探索,值得学习与推广。通过参加研讨会,老师们分享教学经验,畅谈教学改革,梳理共性问题,聚焦关键难题,提出改进建议,达到了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共谋发展的目的。今后,土木工程专业还应在加强队伍建设、凝练学科特色、明确发展目标上下功夫,做强学科,提高能力,开创新局面。学院党委也将继续组织老师们针对学院发展“十四五规划”、学科建设与学科评估、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开展更深入、更广泛的讨论,营造全员贡献智慧、助力学院发展的良好氛围。
  • 93日,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在榆中校区学术交流中心一楼报告厅隆重举行。学生处副处长宋伟国、教务处副处长赵鹏飞、校团委副书记张加驰出席了基地的揭牌仪式。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院长黄宁、党委书记李晓莉、副院长王省哲、副书记李志龙,系主任张景科、雍华东、张强强,以及学院创新创业项目部分指导老师和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学生代表参加了本次揭牌仪式。仪式由李志龙主持。仪式上,王省哲代表学院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组介绍了基地的建设背景、相关建设成效以及基地组织与管理形式、运行机制、基地发展设想与规划等,并对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得到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李晓莉和宋伟国为基地进行了揭牌。黄宁教授宣布了关于基地首届兼职管理人员的聘任决定。赵鹏飞宣布了学院与校外企业近期签署协议的5个本科教学实践基地名单。张加驰在讲话中肯定了学院成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重要性以及积极意义,并结合我校双创实践工作对于基地的今后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黄宁在总结讲话中强调,未来我院将更加注重将学生的书本与实践相结合,动手与动脑相结合,课本与赛场相结合,不断夯实我院“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后发有力”的本科生培养模式,在突出学生基础理论培养的同时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揭牌仪式结束后,全体参会人员前往高远楼实地参观了学院新落成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以及综合虚拟仿真实验室。据悉,该基地是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为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要求,服务创新国家、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紧密结合以本为本四个回归,提升本科生培养质量和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要求而建立。基于延伸专业教育、拓展双创技能、强化实习实践的定位,下设创新竞技、创意创业、实习实践3个中心,各个中心对接不同的创新创业内容,期望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以及在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形成特色与品牌,建成学院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一体化综合管理与实践平台。
  • 910日,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2020级研究生开学典礼在城关校区西区大学生活动中心一楼小报告厅举行。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周又和教授出席并讲话,院长黄宁、党委书记李晓莉、副院长张兴义、毛国梁,研究生导师武建军、吕擎峰、谢莉等二十余位老师,研究生秘书刘洁、孙静老师,研究生辅导员陈华参加了典礼。典礼由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志龙主持。张兴义教授详细介绍了学院的发展历史、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科学研究、研究生培养、国内外交流合作等情况,鼓励同学们充分利用平台优势,实现自身成长。导师代表张景科教授勉励研究生尽快完成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转变,培养自己择一事、终一生的宝贵精神,重视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的培育。在校生代表陈浩总结了八年的兰大时光,提出三点建议与新生共勉:打好基础、学会坚持,重视身体锻炼。新生代表任立琼用不舍芝兰之心,不弃积石之步,不忘昆仑之志,为新生加油鼓劲,并代表新生为全场老师送上鲜花,表达了教师节祝福。 周又和教授对新生寄予厚望。他表示,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现有的不凡成就与老师们和学生们的努力和奉献是分不开的,全体师生要再接再厉,再创辉煌。首先,要将做人放在首位,既要遵纪守法,又要敢于挑战权威,面对困境,要通过改变自我,创造发展空间;其次,谈到做学问,周又和教授建议大家广泛学习,主动学习,重视前人研究成果,不仅要发现问题,还要解决问题。鼓励同学们与周边的人处理好人际关系,善于借鉴他人,不耻下问,苦练内功,最后,还要注重写作练习和成果展示,全方位提升自己。黄宁教授首先对全体新生的到来表达了热烈的欢迎和殷切的期待。随后,他从我院取得的体现核心办学指标方面取得的成果出发,讲述了学院蓬勃发展的势头,并指出身为研究生应该具备家国情怀,并提出五点期待:首先要树立远大目标,追求卓越,争创一流;其次要紧随导师节奏善于利用现有的平台与资源,通过大量阅读尽快进入研究领域;要打好数理基础,培养良好的综合素质,树立国际研究视野;同时要培养独立思考的学习精神、求是创新的科研作风和批判性思维;最重要的是要严于律己,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立德。开学典礼在教师节的温馨祝福中圆满结束。随后,黄宁教授为新生开讲学术道德与规范,用生动的案例和详实的要求为大家的科研生涯树立标杆,划下红线。全体新生认真学习,牢记嘱托,用这样一堂必修课开启了研究生生活。
  • 930日,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2020级本科生迎新大会在榆中校区天山堂C301隆重举行。学院院长黄宁,党委书记李晓莉,副院长张兴义、张帆宇,土木工程系主任张强强,2020级本科生班主任刘小靖、刘月飞、樊学平、刘平、郭桂红,2019级辅导员汪洋,2020级辅导员孙沛沛出席会议。学院兼职辅导员、2020级学生副班主任及2020级全体183名本科生参加大会。大会由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志龙主持。在庄严的国歌声中,迎新大会拉开了序幕。黄宁教授在讲话中向新生详细介绍了学院的发展历史、基本概况和科研成果,提出四点要求:第一,做勤奋努力、善于学习的大学生,不偷懒,不怕苦,勤思考,在刻苦学习中磨练意志,在科研创新中增强专业能力;第二,做热爱专业、勇于上进的探索者,充分利用学院具有雄厚力学基础的优势,深入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学好专业,用良好的专业能力为社会贡献力量;第三,做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工学人,学习工学院老师的优良品质和科研精神,扎根西部,艰苦奋斗;第四,做志向远大、敢于担当的兰大人,树立远大的目标和崇高的理想,不忘初心,勇担新时代使命,充分发扬兰州大学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奋斗精神。黄宁教授在讲话中表达了对新生的良好祝愿和殷切期望,希望新生在学院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与美好。刘小靖副教授代表学院全体老师向新生们表示了热烈欢迎,和新生分享了他对于大学生活的体会,他强调大学生一要好好上课,做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二要勤奋坚持,做一个善于自律的人,三要勇于创新,做一个善于思考的人。最后,刘小靖勉励大家要乐观理性地看待一时的挫折,不要轻言放弃,在未来能勤勉互助、拼搏进取,学有所成。之后,2017级土木工程专业的景鑫同学作为在校生代表和新生们分享了自己在大学中的收获和遗憾。建议学弟学妹们要做一个有计划的人,合理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2020级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的赵文昊同学作为新生代表向关心他们的老师和同学们表达了诚挚的谢意,同时他也对未来四年的大学生活表示出强烈的憧憬和期待。伴随着缓缓的音乐声,学院党委书记李晓莉老师、副院长张兴义教授和张帆宇教授分别为2020级新生班主任、学业导师及学生副班主任颁发聘书。黄宁、李晓莉等老师为全体2020级本科生逐一佩戴校徽,颁发导师制手册。最后在全体师生热烈的掌声中,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2020级本科生迎新大会圆满结束。
  • 922日,校党委书记马小洁深入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调研。党委常委王定峰、校长助理许鹏飞、李鹏杰等陪同参加调研。调研中,马书记一行首先参观了位于天演楼的超导电磁力学实验室,了解学院超导力学的发展现状和研究进展,周又和教授与王省哲教授详细介绍了依托于国家自然科基金委重大仪器研制专项,于2018年底按期成功研制出的国际上首台超导材料的电---力全背景场自动调控与测量装置。该装置作为研究成果“超导磁体研制设计中的关键力学方法及应用”的四个发明点之一已于2019年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与此同时,超导力学研究团队在超导力学的基础实验、实验装置研制和力学理论建模与计算方法等方面均取得了有效突破。马小洁书记饶有兴趣的听取了汇报并对超导电磁实验室开展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随后,在祁连堂327会议室召开了座谈会。院长黄宁介绍了学院的整体情况和未来发展规划,重点介绍了学院的风沙(雪、尘)环境力学、超导电磁固体力学、岩土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等七个特色研究方向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和下一步发展目标与工作规划。特别介绍了风沙环境力学在郑晓静院士主导下,目前在国际上已形成了风沙及沙尘暴环境力学的中国学派,下一步将瞄准国际前沿科学问题,解决相关“卡脖子”的关键技术,建立拥有自主产权的数值模拟软件和实验观测装置。同时,学院还将风沙研究拓展到积雪水资源评估预测以及国防等领域并取得了有实质性进展的成果。超导电磁固体力学在周又和教授的带领下,取得了具有前沿性的研究成果,成为我国超导力学研究的主导单位,为我国百余台超导磁体的研制设计与制备提供了从“0“到”1“的力学支撑。下一步将筹划申报基金委重大科学仪器项目来对其装置进行升级以满足我国自主建设聚变堆的超导磁体功能性实现与安全运行的重大需求。周又和教授在交流座谈中详细指出学院教学与科研并进,在开拓新领域方面开展了一定的工作,科研工作做到了“做实”“做大”“做强”。今后,将主要针对我国的热核聚变能自主建堆与其它大型科学装置中的高场超导磁体研制设计与制备所面临的”卡脖子“共性关键力学问题开展应用基础研究,以期推动我国在这一领域形成自主设计理论与方法。同时,进一步整合资源将展示平台做大做强,使我校“超导力学”成为国内外知名的靓丽名片。小波计算已建立并形成了小波高校高精度数值求解新方法的基本框架,特别是目前针对数值计算这一国家“卡脖子”问题,具有很强的应用前景。周又和教授希望学校能从三个方面给予支持:一是希望学校考虑到工科发展的特点,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二是考虑到学院良好的发展势头,学校可以整合资源改善实验室办学条件,尤其超导力学实验室空间严重不足导致很多有特色的实验装置没法同时摆放,同时也要增加编制来缓解学院各类人员紧张的问题;三是针对学院学科建设和特色研究,加强对外宣传,扩大影响力。会上,王记增、王省哲、谌文武、郭永强等老师也畅所欲言,就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平台建设等方面表达了意见和规划建议。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就人才引进与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平台建设、学科评估、本科教学、研究生招生等方面提出了建议。马小洁充分肯定了学院取得的成绩、对学院未来发展的方向给予了高度的认可、认为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展示出了非常好的发展态势。同时,马书记对今后工作提出了几点希望。一是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需要依托好的抓手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希望学院以科学研究为手段,依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科研视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科研反哺教学,避免就教学谈教学。二是要均衡学科发展。在继续做好优势研究方向的基础上,如何提升其他几个方向的显示度值得学院好好下功夫。三是要做好师资队伍规划。鉴于目前学院师资体量较小,希望学院今后在工作中加强稳培引工作,尤其是做好领军人才和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建立合理的人才梯队,同时充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参与到学院的改革和规划制定中来,并鼓励青年教师充分利用资源,快速实现自我成长。四是要聚焦特色领域,加强平台建设,学院要在争取大项目的过程中,推动平台建设,谋求长足发展。学校也将与学院一起做好结构实验室共建的后续推进工作。李晓莉代表学院感谢学校领导和各职能部门对学院的关心、支持和肯定,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建议,对学院谋划拓工发展路径、编制十四五规划、迎接第五轮学科评估等工作都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指导意义。学院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发挥优势学科带动效应,进一步凝练特色,形成清晰的学科建设思路,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加快双一流建设。学校办、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处、人力资源部、科研院、研究生院、教务处相关负责人,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班子成员、研究所所长、系主任等参加调研。

10

  • 108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我校力学学科独立提出并实现的沙尘暴电结构反演重构的学术论文,论文题目为“Reconstructing the electrical structure of dust storms from locally observed electric field data”,论文作者为张欢副教授、周又和教授(通讯作者)。这一研究为揭开沙尘暴内部结构的神秘面纱提供了有效的先导性途径。
  • 1030日,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四史”学习教育活动,积极鼓励研究生党员讲好党的故事,传承好红色基因,发扬革命精神,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研究生党员代表赴中共甘肃工委纪念馆举行了“学党史、知党情”主题党员教育活动,在参观学习中重温了党的历史,坚定了理想信念,对生活的城市和身边的故事有了更深的认识。本次活动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崔明进行了现场教学。纪念馆的讲解员为同学们介绍了甘工委的发展历史,包括发展党员、成立组织、创办进步刊物,建立各种抗日救亡群众组织等,介绍了罗云鹏等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回顾了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在甘肃的发展情况。一幅幅历史照片让同学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艰苦卓绝的革命年代,一件件历史文物见证着当年的斗争的活动。同学们边听边看,不时用手机拍摄下自己感兴趣的历史资料。河水远逝,南山远眺。在参观结束后,崔明老师指着沈家岭和中山桥向同学们描述了解放大西北中最关键、最激烈的一次决战——兰州战役的经过,又介绍了中共兰州特别支部创始人胡廷珍烈士的革命活动,引导同学们深入思考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发展处于新的历史方位,作为一名研究生党员该如何立足当下,发挥自身优势,服务国家战略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此次活动活动进一步深化了研究生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认识,增强了守初心的自觉,明晰了担使命的方向,更加深刻地领会了党支部开展这次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同学们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会继承和弘扬革命精神,刻苦学习,努力奋斗,更加自觉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科研工作。

11

  • 11月,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发表在结构工程领域顶级期刊《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Volume 146 Issue 3 - March 2020)上的论文Direct Determination Method for In-Plane Strength of Nonsway Beam-Columns Subjected to End Moments or Eccentric Loads”被全球著名科技媒体机构“工程进展”(Advances in EngineeringAIE)遴选为关键科学文章,并进行了专题报道。土木工程系刘占科副教授为论文唯一作者。该项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资助。
  • 116日,为充分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研究生党员赴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甘肃省桥梁博物馆等地,举行了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党员教育活动。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来到甘肃省桥梁博物馆,参观了古今中外的著名桥梁,从结构、外观、历史多方面,对现存的历史名桥进行了系统的参观。随后,重点了解了黄河第一桥——中山桥的建造历史,学习到了那个年代修建桥梁的工艺、技术,在自己的专业背景下进行参观学习,同学们获益匪浅。随后,同学们来到了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在栩栩如生的蜡像组成的各种场景中,同学们像是回到了上世纪20年代,乘着羊皮筏子,听着水车轰隆,看着打铁炼剑敲出的火星,闻到了那个时代牛肉拉面的香味...仿佛将自己置身于这座城市的早些年代,重走那时的市井街道,体验那时的风土人情。同学们边看边拍照留念,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兰州记忆。最后,在阮式葫芦雕刻艺术第四代传人阮熙越的讲解下,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刻葫芦技艺的精湛技术。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大家也亲手雕刻了属于自己的第一件作品,有生肖、有植物、有当下热门的网络流行事物,将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当代文化相结合,更好地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此次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看到了平时日常生活中少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了古代工匠的匠心精神,增强了同学们精神志气,提振了文化自信,对甘肃文化、中国文化的生命力持有了更坚定的信心。
  • 11,中铁二十局市政公司总部党总支和公司G109项目党支部、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地质工程研究生党支部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拉开了企校积极探索党建+”模式的新篇章。主题党日活动期间,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地质工程20余名研究生在学院老师和支部书记带领下,先后参观了中铁二十局市政公司总部和该公司承建的甘肃省重点项目G109线改扩建工程。中铁二十局市政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张帆陪同参观。在参观企业代表性重点工程——G109国道改扩建项目座谈期间,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专职组织员傅丽萍老师围绕兰大“做西部文章、创一流大学”办学理念,对学院机构设置、师资力量、学科建设、科研攻关、学生培养模式以及建设一流研究型学院的目标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对学院党建特色工作开展进行了交流;张帆介绍了中铁二十局市政公司党建工作开展情况,并作了公司青年人才培养专题工作报告;公司研究生代表李小卫分享了入职企业以来的成长经历。座谈中,老铁道兵、G109线改扩建工程项目党支部书记陈秉余讲述了铁道兵的光辉历史;学生党员围绕“基建行业发展展望、新技术新材料对行业发展影响、学历深造与个人综合素质提升”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通过座谈研讨,“党建+”模式更为丰富,确定了联合党建活动常态化机制,初步达成了以公司为平台共建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以兰大师资为依托组织公司技术骨干参加学院科技论坛、组织学生和员工做公益献爱心等一系列合作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