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雍华东教授邀请,北京大学工学院李法新教授将于2025年4月22日做学术报告,欢迎广大师生参加。
- 报告题目:基于机电阻抗的内耗测量新方法及其用于金属疲劳损伤的检测
- 报 告 人:李法新 教授
- 报告时间:2025年4月22日(星期二)15:30-17:30
- 报告地点:祁连堂322报告厅
- 主 持 人:雍华东 教授
报告人简介
李法新,北京大学工学院,长聘教授。1976年出生于山东龙口,2004年获清华大学固体力学博士学位,2005-2007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做博士后,2007年10月进入北京大学工作。目前担任SCI期刊Smart Materials & Structures副主编、Ultrasonics编委、全国衡器计量委员会委员、中国物理学会内耗与力学谱专业委员会委员、青年委员会主任等职务。主要从事智能材料与结构力学、固体内耗与力学谱、金属疲劳及无损检测方法的研究。已发表SCI论文130余篇,总引用2700余次,授权发明专利22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曾获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2014)、中国力学青年科技奖(2015)、4次荣获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称号。
报告摘要
报告将介绍课题组近几年提出的基于机电阻抗的内耗模量测量新方法Q-EMI,它可以同时、准确、快速地测量内耗和模量,精度比传统的葛氏扭摆法和ASTM标准均高1个量级。基于Q-EMI,研制出世上首台硬材料超高温DMA,目前工作温度1300摄氏度。对典型金属和相变陶瓷进行了变温、电场、磁场作用下内耗和模量的测量,表明Q-EMI方法将模量和内耗的测量变成了一种通用工具,可方便地研究相变、畴变、玻璃态转变等物理过程。基于内耗测量,对铝合金低周疲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内耗可以用来预报金属的疲劳损伤。进一步,发展了超声疲劳-内耗一体化测量方法,可在疲劳过程中实时预报样品的损伤程度。通过测量含疲劳损伤样品的强度,建立了基于内耗的疲劳损伤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