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风沙环境下高雷诺数壁湍流结构及其演化机理研究”召开2016年度学术交流会议

  2016年10月5日下午,郑晓静院士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风沙环境下高雷诺数壁湍流结构及其演化机理研究”2016年度学术会议在兰州大学祁连堂322会议室举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学物理科学部常务副主任孟庆国研究员、项目主任张攀峰教授、重大项目各课题负责人和骨干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郑晓静院士主持。

  会议首先听取了清华大学许春晓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潘翀副教授和兰州大学王国华博士汇报了各课题本年度工作进展情况,主要包括中低雷诺数壁湍流直接数值模拟、中高雷诺数颗粒两相流直接数值模拟与大涡模拟、湍流结构QBVMD技术的发展、室内PIV实验及后处理方法的改进、榆中校区风洞改造、沙尘暴野外观测及数据分析结果等。与会人员就各课题的本年度计划执行情况、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等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讨论。

  郑晓静院士对重大项目的各个课题的进展给与了充分肯定,并希望各课题组和研究团队能在各自研究的基础上找准落脚点、加强交流和沟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学物理科学部常务副主任孟庆国研究员对重大项目已经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给与了充分肯定,并鼓励大家在重大项目支持的高平台上“十年磨一剑”,研究获得更加有意义的科学成果,对高雷诺数壁湍流这一世界难题有新的突破,期待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流体力学研究做出重要贡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风沙环境下高雷诺数壁湍流结构及其演化机理研究”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牵头,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兰州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共同承担。项目以风沙运动为切入点,针对大气边界层中的高雷诺数壁湍流流动特性、湍流与颗粒的相互作用机理与规律等关键基础科学问题开展理论、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揭示沙尘颗粒在高雷诺数壁湍流作用下的起动机制和输运规律,为风沙运动的有效预测和风沙灾害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支撑。该重大项目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郑晓静院士主持,分为“壁湍流统计特性的雷诺数效应”、“风沙运动中湍流结构的动力演化特性与尺度作用机理”、“计及高雷诺数效应的风沙运动机理研究与模型构建”等三个研究课题,分别由清华大学许春晓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晋军教授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郑晓静院士负责,于2015年1月启动,为期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