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上午,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首届学术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兰州大学祁连堂327会议室召开。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甘肃省地矿局汤中立院士、兰州大学周又和教授,委员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所长马巍研究员、甘肃省地震局局长王兰民研究员、敦煌研究所李最雄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凌裕泉研究员、兰州大学谌文武教授,兰州大学副校长潘保田教授出席了会议。兰州大学科研处、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以及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潘保田代表学校致辞,对各位委员长期以来给予兰州大学的关心与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指出,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重点实验室自立项建设以来,在科学研究、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建设成效,为西部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他强调,实验室应围绕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进一步凝炼方向,突出特色,加强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产出更多的优秀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同时,希望各位委员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兰州大学以及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加强合作交流,促进实验室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
实验室副主任黄宁教授汇报了实验室2014年度的主要工作。2014年,实验室各项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实现了新的突破,获得快速增长,获批立项科研项目33项,获批立项经费2258.91万元,其中纵向项目23项,经费1746.7万元;横向课题10项,经费512.21万元。全年到账科研经费1511.2万元,其中纵向经费882.01万元,横向经费629.19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获批进入第二期。全年共发表各类学术论文167篇,其中SCI论文78篇、EI论文23篇。获批专利22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参编著作4部,登记软件著作权1个,制定行业标准2部。作为第二完成单位参与的1项科研项目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成功举办了“第八届国际风沙科学大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力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暨力学院长/系主任联席会议”、“第二届全国颗粒材料计算力学会议”、“第六届全国固体力学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等学术会议,协办了“第八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从而有力地提升了实验室的研究创新实力和学术影响力。
实验室学术骨干王省哲教授、张虎元教授、张帆宇副教授分别作了题为《力学国家创新研究群体工作进展介绍》、《高放废弃物处置屏障研究》、《2013年岷县地震诱发同震黄土流滑启动的机理研究》的学术报告,实验室一百余位师生听取了报告,并进行互动交流。各位学术委员会专家对实验室学术骨干的工作给予肯定和鼓励。
学术委员会对实验室2015年度开放课题进行了审议,并就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相关事宜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希望重点实验室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进一步加强人才团队建设。
汤中立院士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实验室建设以来,立足基础,注重特色发展,产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科研成果,培养了一批杰出的科技人才,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希望实验室今后继续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拓创新,不断提升科研水平和业务能力,将实验室努力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平台与人才培养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