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7年开放研究基金指南

兰 州 大 学

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07年开放研究基金指南

 

一、 宗旨

兰州大学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针对与西部开发和西部环境有关的力学课题开展研究,以西部代表性自然灾害为研究对象,以西部灾害发展演化过程中的力学机理为核心,研究并解决西部防灾减灾工程中遇到的重大环境力学问题,为我国培养高层次的科技人才。

本基金在确定资助范围和项目时,着重考虑到如下原则:

1.面向西部开发和西部环境有关的力学课题开展研究,促进力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为西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的有效性和经济性评估、西部灾害的防治提供研究基础与科学依据;

2.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开展涉及到我国西部灾害与环境的力学课题以及科学前沿的共性问题和热点问题,如多尺度、多场耦合、随机性、非线性、尺度效应和复杂系统等问题的研究;

3.重点考虑支持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项目,同时鼓励具有创新性和可望在理论建模、多场耦合与数值仿真的研究方面获得实质性进展的原创性工作以及涉及解决西部环境与灾害防治工程方面的实用性项目的研究与开发;

4.鼓励和支持中青年科技工作者来本实验室开展科研工作;

5.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资助校外申请者。

二、开放研究基金资助的范围

1.多场耦合与风沙环境力学

该方向重点支持风沙运动机制、防沙治沙工程设计、地表沙尘释放机制以及沙尘暴发生发展规律等问题的研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风沙运动的力学机理;

(2) 沙尘暴起动与输运模型的建立;

(3) 风沙流运动系统理论模型和有效模拟方法的研究;

(4) 防治风沙灾害工程设计的力学基础;

(5) 风沙与土壤风蚀的风洞实验与野外观测。

2.西部结构抗震理论与安全评估

该方向重点支持结构动力学基础上的动力强度、稳定性、破坏机理,以及结构抗震的加固原理与工程设计原理等研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西部地区黄土特征的结构的动力强度、稳定性以及破坏机理;

(2) 结构抗震的加固原理与工程设计原理;

(3) 随机载荷与强脉冲激励力作用下的高性能数值计算与仿真建模;

(4) 动力强度与动力稳定性理论、结构寿命评估;

(5) 西部工程建设中的结构工程抗震与加固技术开展设计理论与安全评估研究。

3.西部地质灾害防治及其力学机理

该方向重点支持湿陷性黄土的物理力学特性、崩滑流物理力学机制、冻土物理力学特性,冻土路基对铁路运行的安全性影响等有关的动力与结构安全设计和破坏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在断层岩工程性质、松动岩体特征、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修筑关键技术、滑坡泥石流地区公路修筑关键技术等。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边坡(斜坡)稳定性分析与动力过程;

(2) 地下工程稳定性分析与变形、破坏的动力过程;

(3) 路基(地基)稳定性与变形、破坏机制;

(4) 复杂地质条件下不良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过程、动力特征与防治关键技术;

(5) 考虑多因素、多场耦合的冻融机理,研究多孔介质中热质迁移的物理过程;

(6) 断层岩工程性质、松动岩体物理力学特征与工程特性。

4.西部古遗址保护与加固的力学特性

该方向重点支持西部遗址文物保护所涉及的区域地质、构筑物工程地质条件、环境问题、建筑材料、工艺和技术等等方面的研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砂砾岩石窟保护加固工程的力学性能;

(2) 土建筑遗址保护加固材料及力学特性;

(3) 文物材料长时劣化过程的力学性能仿真;

(4) 古遗址文物保护的模式。

5.复杂力学系统的定量研究及仿真

该方向重点支持所有与我国西部环境相关的涉及多尺度、多场耦合、随机性、非线性、尺度效应和复杂系统等方面的研究。

6.其它符合开放基金指南宗旨的具有创新特色的研究课题。 

三、课题申请与审批程序

1.申请者可从本实验室的网站( http://klmwde.edu.cn )下载基金管理办法和申请书表格,在认真阅读并认可基金管理办法的基础上,按照开放课题申请书的格式要求,认真填写,经所在单位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一式三份,寄至本实验室赵春晖收。

    通讯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兰州大学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邮政编码:730000

    申请受理截至日期:2007420日。

2.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约在20075月底左右对各申请项目进行评审;6月中旬,评审意见将会反馈申请者,对获准立项的项目将发给课题任务书。

3.申请者根据评审意见填报课题任务书,由实验室主任复核后,方可正式列为本室开放研究课题。

注:课题的研究年限一般不超过2年,重大课题可分阶段申请。

 四、资助基金的额度及其使用范围

12007年度经费资助强度为人民币1.5-2.0万元;

2.项目资助经费预算中各项费用的界定详见经费管理办法。  

 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07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