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2009年大事记
1. 1月5日,应实验室张虎元教授邀请,西北大学文博学院赵丛苍教授来实验室进行学术交流,在祁连堂多功能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的学术报告。
2. 1月13—15日,第三届学术年会在祁连堂学术报告厅举行。谌文武教授主持了学术会议。实验室与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50余名教学科研人员参加了学术年会。
3. 1月21日,校人字[2009]11号文件聘任刘占科、马亚维、段建为十级讲师。
4.2月,经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 (“973计划”)2008年度的申报与评审,由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项目首席科学家王涛研究员主持的“干旱区绿洲化、荒漠化过程及其对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的响应与调控”( 2009CB421300)获得资助。兰州大学作为合作单位,实验室学科带头人郑晓静教授承担了该项目的一级课题“绿洲化、荒漠化关键物理过程及其数值仿真”(2009CB421304),资助经费400万元,标志着实验室在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方面有了新的进展。
5. 2月24—28日,应实验室副主任黄宁教授邀请,法国里昂中央理工大学和法国国家科研中心流体力学与声学实验室研究员Serge Simoens 博士于来实验室参观考察及学术交流,访问期间,Serge Simoens研究员参观了多功能环境风洞和民勤风沙野外观测站及实验室相关野外实验设备,对野外观测方法和实验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27日下午,Serge Simoens作了题为“Turbulence Mixing and Atmospheric Dispersions的学术报告。
6. 2月27日,校人字〔2009〕21号文件聘任黄宁为三级教授,谢莉为六级副教授,刘小伟、张兴义、郭永强为八级讲师,赵红亮、赵忠虎、魏新磊、杨文伟九级讲师。
7. 3月,教育部以教科函[2009]14号文件聘任周又和教授为实验室主任、刘人怀院士为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8. 经教育部评审批复,实验室学科带头人周又和教授领衔主持“多场耦合复杂力学系统及其应用”项目被批准为“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总资助经费1500万元。这是实验室固体力学于2007年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后首次主持承担的学科建设项目。
9. 3月20日,应实验室学科带头人、我校校长周绪红教授的邀请,新加坡国立大学机械工程系刘桂荣教授来实验室进行学术交流,在祁连堂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G Space and Weakened Weak (W2) Formulation for Certified Solutions,Adaptive, Real-time and Inverse Analysis of Biomechanics Problem”的学术报告。
10.3月27—29日,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课题“土遗址保护关键技术研究”第三方评估会议在我校举行。专家组一致认为:课题组经过2年多时间联合攻关,就土遗址病害分类与评估、土遗址信息系统开发、风化机理、潮湿环境下土遗址综合保护技术、加固材料研究、锚固灌浆、保护加固规范和土遗址保护的信息平台等内容开展科学研究,超额完成了研究任务,在项目管理、学术理论、技术开发、成果推广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的成果。课题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推广并重,产学研一体化特征鲜明。评审专家同时认为,“专家咨询、主持人负责、分工落实”的课题运作模式,为大型课题的多单位合作提供了管理范例。
11.3月29日,在甘肃省教育厅组织下,由实验室和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周又和、王省哲、武建军、郑晓静等人主持完成的“高水平力学教师团队建设与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互动模式及实践”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荐评审会在实验室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暨南大学原校长、教育部力学教指委主任刘人怀教授担任推荐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甘肃省教育厅副厅长孙杰、学校副校长安黎哲出席了鉴定会。甘肃省教育厅高教处、学校教务处有关领导参加了鉴定会。王省哲教授代表项目组汇报了项目情况及取得的成果。
12.实验室学科带头人周绪红教授与湖南大学王世纪教授合著的学术著作《薄壁构件稳定理论及其应用》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13.4月11—12日,张虎元教授参加了在无锡召开 “2009东亚古遗址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由南京博物院、无锡市人民政府新区管理委员会主办,来自中、日、韩考古和文物保护领域的6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14.4月19日—5月2日,黄宁教授、薄天利和朱伟博士参加了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盟主办、新加坡大学协办的Spring School on Fluid Mechanics and Geophysics of environmental Hazards, 主要参加了“Elements of Vortex Dynamics and Turbulence”、“Geophysical and Environmental Fluid Mechanics”和“Transport of Pollutants in the Atmosphere”等16个专题报告,并参与了“Long-Range Transport and Air Quality”(Prof Haynes)和“Point Vortex Dynamics”(Prof Moffatt)两个专题讨论。
15.4月25日,周又和教授应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校庆邀请,作了专题学术
报告,题目为“关于《理论力学教学的若干思考》”。
16.5月8—10日,周又和教授、王省哲教授参加了在西安举行的“2009年全国
各高等学校力学类专业院长/系主任联席会”,周又和教授在大会上介绍了我校力学专业的办学情况及对力学学科办学的一些思考。在此之前,周又和教授还参加了本年度教育部力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的年会。
17.5月18日,应实验室学科带头人、学校校长周绪红教授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林元培院士做客“百年兰大?名家讲坛”,在飞云楼报告厅作了题为“现代大跨度桥梁理念与实践”的学术报告。
18.5月19—22日,谌文武教授、张虎元教授参加了在香港举办的“SINOROCK
2009”学术会议,会议由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中国科学院、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香港大学联合举办。
19.郑晓静教授的学术专著《Mechanics of Wind-blown Sand Movements》由德国Spring- Verlag出版社正式出版, 并收入“Environ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学术专著系列。
20.风沙环境力学研究中心”研究人员承担了“干旱区绿洲化、荒漠化过程及其对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的响应与调控”(2008年—2012年)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的一级子课题“绿洲化、荒漠化关键物理过程及其数值仿真”(The Key Physical Processes of Oasification, Desertification and Their Numerical Simulations)的研究任务。郑晓静教授为课题负责人、周又和教授、黄宁教授、谢莉副教授等作为主要学术骨干参加课题研究正式启动。
21.5月21日,应实验室主任周又和教授邀请,美国宾夕法尼亚州Villanova大学机械工程系细胞生物力学与运动科学实验室主任吴千红教授来实验室访问并做学术报告,在新文科楼作了题为“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exquisite design of the endothelial surface glycocalyx and their amazing applications”的学术报告。
22.5月22—24日,应实验室学科带头人、学校副校长郑晓静教授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经福谦研究员一行来实验室参观交流。经福谦院士一行参观了重点实验室多功能环境风洞、高温超导磁悬浮测试系统、力磁耦合测量系统、高性能并行科学计算机集群、渗流实验室、工程物探实验室、扫描电镜室。5月23日上午,经院士专程来实验室听取了学科带头人郑晓静教授就科研、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情况汇报。经院士一行认为重点实验室人员立足西部,注重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科研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在板壳非线性力学、电磁固体力学、风沙环境力学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双方还就开展科研合作、联合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交流。5月24日作客“百年兰大 ? 名家讲坛”,做了题为“核武器科学与工程”的学术报告。
23.5月25日,经过认真总结、评议,学校对在2008年度综合治理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予以表彰奖励,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获得2008年度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
24.5月26日,学校通报了中层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2008年考核情况及结
果,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被评价为优秀中层领导班子,这是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领导班子被连续第三次评价为优秀。与此同时,实验室主任、学院院长周又和、党委书记赵社文被评价为优秀中层党政领导,是连续第四次被评价为优秀中层党政领导。
25.5月28日,在学校有关部门的组织下,实验室科研总工程师招聘工作顺利完成,黄天为被聘为实验室科研总工程师。
26.6月4日上午,应实验室主任、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院长周又和教授邀请,武汉大学工程力学系主任徐远杰教授来实验室进行学术交流,并作了题为“工程实践挑战工程力学”的学术报告。
27.6月5日,应国家“千人计划”学者、北京大学工学院院长陈十一教授和常务副院长、力学与工程科学系主任苏先樾教授的邀请,实验室学科带头人、“风沙环境力学研究”中心主任郑晓静教授在北京大学作了题为《风成沙丘场形成与发展过程的理论模拟》的学术报告。
28.6月10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王鼎盛院士参观实验室,实验室学科带头人郑晓静教授汇报了重点实验室在在板壳非线性力学、电磁固体力学、风沙环境力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
29.6月13日,中科院院士、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我校杰出校友葛墨林院士来校参观实验室,实验室学科带头人郑晓静教授汇报了重点实验室在在板壳非线性力学、电磁固体力学、风沙环境力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
30.6月15日下午,应实验室学科带头人、校长周绪红教授邀请,贵州大学空间结构所所长马克俭院士做客“百年兰大·名家讲坛”,在飞云楼报告厅作了题为“沿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在建筑空间网格结构体系的开拓与发展”的学术报告。
31.6月18日,甘肃省教育厅颁布文件,公布第四批甘肃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名单,“工程实验中心”被批准为“甘肃省第四批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32.6月21日,重点实验室主任、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周又和教授,我校副校长、实验室“风沙环境力学研究”中心主任郑晓静教授等一行6人应邀回访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各室主任/学术带头人再次就合作研究和人才培养进行了广泛交流,并参观“冲击波物理与爆轰物理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33.6月22日,应王省哲教授、武生智教授的邀请,韩国SoonchunhYang大学机械工程系副教授Kwon Kye-Si博士前来实验室进行学术交流,作了题为“New applications of inkjet printing and the technical issues”的学术报告。
34.在中国力学学会第8届理事会理事长李家春院士的积极倡导和推动下,由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郑晓静教授具体负责筹建的 “中国力学学会环境力学专业委员会”于今年年初正式获得批准成立。实验室副主任黄宁教授被推荐任副主任委员,谢莉副教授被推荐为专业委员会委员。
35.7月13日,应实验室学科带头人、我校副校长郑晓静教授邀请,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高信林博士来实验室进行学术交流,作了题为“Two higher-order elasticity theori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micro- and nano-mechanics”的学术报告报告。
36.7月17—18日,应实验室主任、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院长周又和教授邀请,国际著名岩土工程专家、德国弗莱贝格工业大学(Technische Universit?t Bergakademie Freiberg)岩土工程研究所Heinz Konietzky教授来实验室访问并作专题学术报告,分别作了“Numerical Simulation of Geomaterials at the Grain Size Level”“Stability,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Analysis for Underground Mines ”“Slope Stability and Rockfall”三场学术报告。
37.8月17—19日,由中国科学院、第三世界科学院、世界气象组织主办,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CAS)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兰州大学承办的“粉尘气溶胶及其对气候与环境影响”(CTWF)国际会议于在兰州举行,中国气象局科技司司长郭亚曦,中国科学院曾庆存院士、程国栋院士,我校副校长郑晓静教授,大气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朱江教授,第三世界科学院(Academician of TWAS)Virulh Sayakanit教授等出席会议开幕式,来自美国、日本、意大利、德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著名专家、学者70多人参加了会议。
38.8月19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庆存先生参观风洞实验室,并欣然题字“治理沙漠灾害,造福人民群众”。
39.当收入了一些近年来出现的专业新词条。英汉—汉英词条各22000条。
40.由张咸恭教授主编、实验室学术带头人谌文武教授参编的《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英汉——汉英词典》近日由地质出版社出版。本词典包括英汉—汉英两部分,以工程地质、岩土工程术语为主,适当收入了地质学、勘探工程、土木工程、建筑工程、采矿工程等专业部分词条,并适当收入了一些近年来出现的专业新词条。英汉—汉英词条各22000条。
41.7月28—29日,“第五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CCAC 2009)暨2009全国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The 5th China CAE Annual Conference 2009 National Symposium for the Advanced CAE Technology & Application)在兰州举行,实验室学科带头人、“风沙环境力学”研究中心主任郑晓静教授应邀担任大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并应大会邀请,做了专题报告。
42.7月22—23日,应实验室学科带头人、学校副校长郑晓静教授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工程力学系教授朱位秋院士到我室进行为期两天的学术交流。下午,朱位秋院士做客“百年兰大?名家讲坛”,在格致楼学术报告厅为全校师生作了题为“高速铁路中的若干工程力学问题”的学术报告。23日下午,朱位秋院士在祁连堂三楼学术报告厅,为实验室师生作了题为“非线性随机动力学与控制的哈密顿理论体系”的学术报告。
43.7月22日上午,应实验室学科带头人、我校校长周绪红教授邀请,中国工程院周丰峻院士来实验室讲学,作了题为《北川地震抗灾工程中的力学问题和仿纳米原子空间网架结构》的学术报告。
44.7月24日下午,应我校特聘教授王记增与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撑计划入选者高原文副教授邀请,中国科学院力学所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陈少华研究员、河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陈文教授来实验室交流,分别作了题为“Bio-inspired adhesive contact of materials with gradient in elastic properties”和“软物质‘反常’力学行为的建模方法”的学术报告。
45.7月23—25日,由中国力学学会理性力学和力学中的数学方法专业委员会主办兰州理工大学、甘肃省力学学会、兰州大学共同承办的“第十一届现代数学和力学学术会议(MMM-XI)”在兰州理工大学召开。实验室主任周又和教授任会议组织委员会副主任、王省哲教授人组织委员会委员。会议旨在展现自2006年第十届现代数学和力学会议(MMM-X)以及第五届国际非线性力学会议(ICNM-V)以来我国力学工作者在理性力学和力学中的数学方法及相关领域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实验室学科带头人、“风沙环境力学研究”中心主任郑晓静将应邀做了题为“风成沙丘场模拟的尺度耦合法”的大会报告。周又和教授主持了闭幕会。
46.7月29日下午,应实验室学科带头人、我校副校长郑晓静教授邀请,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装置总体设计室主任宋云涛研究员来实验室作了题为“磁约束核聚变工程现状及其CAE应用”的学术报告。
47.7月30日,应实验室主任、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院长周又和教授邀请,清
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党委书记庄茁教授来实验室作了题为“微纳米尺度反常规晶体塑性本构行为”的学术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