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实验室大事记

实验室2007年大事记

  1. 1月16日,校长周绪红、副校长郑晓静及科研处负责同志陪同教育部科技司司长谢焕忠,国家遥感中心顾问邵立勤参观了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位于榆中校区的多功能环境风洞实验室。

  2. 1月17日,经教育部组织答辩与评审,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院长周又和博士领衔的研究团队“多场耦合跨尺度复杂系统及其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的研究”于2006年度入选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
 
  3. 1月18日,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所属多功能环境风洞实验室揭牌仪式在榆中校区隆重举行。出席揭牌仪式的嘉宾包括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顾问邵立勤、校党委书记陈德文、校长周绪红、常务副校长李廉、副校长郑晓静等以及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建设厅、省交通厅、相关科研单位领导数十人。兰州大学常务副校长李廉主持了仪式。

  4. 1月26日上午,校长周绪红、常务副校长李廉、校长助理李正元陪同教育部直属司司长高文兵一行参观了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位于榆中校区的多功能环境风洞实验室。

  5. 1月27-30日,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举办研究生学术报告会和教师学术报告会,这是重点实验室暨工学院成立以来举办的第一届学术年会。

  6. 近日,根据教技函【2007】5号文件精神,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高原文副教授入选2006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截止目前,实验室共有4位人员获此殊荣,分别是武建军教授、黄宁教授、王省哲教授、高原文副教授。

  7. 2月,新疆大学校长一行参观了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位于榆中校区的多功能环境风洞实验室。

  8. 4月6日,国际知名结构工程专家、美国纽约城市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林丰堡博士应邀来我室访问,并为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广大师生作了学术报告。

  9. 近日,由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甘肃省地震局与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联合申报的“兰州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获得国家科技部批准建设。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是国家研究实验基地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重要内容。

  10. 5月31日,由省委统战部和甘肃省高校统战部长联席会安排,兰州市内所有高校的统战部长和统战工作人员来我校榆中校区参观考察,考察团参观了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位于榆中校区的多功能环境风洞实验室。

  11. 6月1日,参加教育部科技委工程技术一部2007年第一次会议的委员及教育部科技委主任倪维斗院士、工程技术一部主任项海帆院士一行参观了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位于榆中校区的多功能环境风洞实验室,并对实验室的建设提出许多宝贵意见。

  12. 7月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电机工业奠基人、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钟万勰教授应邀来我室访问,并为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广大师生作了关于“应用力学的辛数学方法”的学术讲座。

  13. 7月4-6日,第三届全国力学史与方法论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副校长郑晓静致开幕词,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院长周又和教授致欢迎词。包括北京大学武际可教授、清华大学原校长余寿文教授等在内的40余位代表在会议期间作了精彩的报告。本次会议无论是对力学学科的历史,对了解这门学科和预测这门学科的未来、对教学和科学研究,还是对制定科学研究的规划和对已有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4. 7月7日,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学院博士生导师、俞茂宏教授应邀为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广大师生作了关于“强度理论的新思想、新模型和新理论”的学术讲座。

  15. 7月9-11日,北京大学工学院力学与空天技术系博士生导师武际可教授应邀为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广大师生作了关于“微分几何”系列报告。

  16. 7月10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家春院士应邀为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广大师生作了关于“multiple-scale and parametrization of flows in nature”的学术讲座,并就环境力学中的问题及环境力学发展与青年教师进行了座谈。

  17. 7月11日,北京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张伟教授应邀为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广大师生作了“非线性科学”的前沿学术报告。

  18. 7月11日,经学校教师职务聘任委员会会议研究,根据校人字 [2007] 83号精神,同意聘任谌文武、武生智同志教授职务。聘期自2007年4月至2010年4月

  19. 7月11日,经学校教师职务聘任委员会会议研究,根据校人字 [2007] 84号精神,同意聘任慕青松、王生新、吕擎峰、谢莉同志副教授职务,聘期自2007年4月至2010年4月。

  20. 7月11日,经学校教师职务聘任委员会会议研究,根据校人字 [2007] 188号精神,同意聘任郭桂红、王萍讲师职务,聘期自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

  21. 7月11日,经学校教师职务聘任委员会会议研究,根据校人字 [2007] 86号精神,同意聘任王等明、周俊讲师职务,聘任刘占科助教职务,聘期自2007年4月至2010年4月。

  22. 7月11日,经学校其他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研究,根据校人字 [2007] 87号精神,同意聘任王娟助理工程师。

  23. 7月12日,大连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院长、车身与模具工程研究所所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博士生导师胡平教授应邀为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广大师生作了“汽车覆盖件成型仿真技术”的前沿学术报告。

  24. 7月13日,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获得者、教育部破坏力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方岱宁教授应邀为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广大师生作了“航空航天材料与结构-固体力学的作用与挑战”的前沿学术报告。

  25. 近日,重点实验室主任周又和教授荣获第三届“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荣誉称号。本年度甘肃省共有10位教师获此殊荣。

  26. 8月17-18日,“2007年度海峡两岸工程力学研讨会”在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多功能学术报告厅开幕。以中央研究院院士鲍亦兴教授为首的26名台湾专家和近10位大陆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议由我校与西安交通大学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协办,旨在进一步促进两岸工程力学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8月13-16日在西安交通大学举行,17-18日在我校举行。会议以工程力学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主题,共有16位专家结合自己的研究工作做学术报告,并就所关注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27. 9月21日,日本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王功辉博士为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广大师生作了“滑坡的运动机制研究”的学术讲座。

  28. 9月27日,日本法政大学教授、东京大学兼职教授宫健三先生应邀为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的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作了“工程维护”的学术报告。

  29. 10月5日,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博士生导师、李万平教授应邀为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广大师生作了“计算流体力学及其发展”的学术报告。

  30. 10月16日,敦煌研究院副院长李最雄研究员应邀为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广大师生作了“丝绸之路土遗址保护”的学术报告。

  31. 10月22日,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中国项目负责人Sandy McConachy女士一行参观访问我室。此次Sandy McConachy 女士一行来访主要是代表其校方就深化与我校的交流与合作进行探讨,并在原有合作领域上进行拓展。

  32. 10月29日,中国钢结构协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在北京友谊宾馆隆重召开。兰州大学校长、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教授周绪红再次当选为中国钢结构协会副会长。

  33. 11月3日,美国弗吉尼亚州立理工大学工学院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教授,Clifton C. Garvin 冠名教授,Romesh C Batra博士应邀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并为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广大师生作了学术报告。

  34. 11月25日,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首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学术委员会主任刘人怀院士,副主任汤中立院士、谢礼立院士,委员李吉均院士、崔鹏研究员、王兰民研究员、凌裕泉研究员、郑晓静教授、周又和教授、谌文武教授。学术委员会会议听取了实验室主任周又和教授所作的工作报告,并特邀谢礼立院士作了“重大工程的动力灾变”的学术报告。实验室学术带头人郑晓静教授、谌文武教授分别作了题为“风沙环境若干力学问题的研究”和“防灾减灾与文物保护研究”的研究工作报告。会议审议并批准了“风沙运动的统一模型”等8个项目为实验室开放基金支持项目,审议了实验室的定位、建设目标、研究方向、发展规划以及实验室管理条例等。另外,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建议实验室英文名称作适当修改,并增补实验室主任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会后,各位委员参观了重点实验室位于榆中校区的多功能环境风洞。

  35. 11月1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第11期简报上,以“坚守西部二十载 风沙科研结硕果”为题,介绍了我室研究人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郑晓静教授的科研成就。文中写道:“首届‘中国青年科技奖’(1988)的获奖者、兰州大学力学系的郑晓静教授,坚守西部二十载,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97)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的资助下,主动结合国家需求,针对风沙环境中的一系列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工作,实现了对风场-沙粒运动-风沙流电场-热扩散等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的风沙流发展过程以及尘卷现象等的理论预测,有效解决了沙尘暴对无线电波的衰减影响等基础问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二十多年来,特别是在一度‘孔雀东南飞’十分严重的时期,郑晓静教授放弃北京、上海等地高校的邀请,坚守西部并一直工作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她不仅坚持为本科生授课,而且倾心培养高层次人才。在她的带动和精神感染下,她的一些博士研究生留在了兰州大学工作,有的出国学成后也回到了兰州大学,并有4位博士入选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目前,她所在的研究团队已被批准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由她逐步组建起的兰州大学风沙环境力学研究组,已经发展成为‘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她所在的学科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

  36. 12月24日,中国科学院沙漠研究所凌裕泉研究员应邀为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广大师生作了“沙漠与沙漠化研究”的报告。

  37. 12月29日,经兰州大学第八届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审定,根据校研字 [2008] 2号文件精神,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谢莉、吕擎峰副教授增列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38. 12月28日,经学校教师聘任委员会研究,根据校人字 [2007] 189号精神,同意聘任蒋一萱、王亚军、张景科同志讲师职务,聘期自2007年11月至2010年 11月